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1章(2 / 2)

&esp;&esp;果然,第二日一早林默涵连演武场都没有去,就来正院了。

&esp;&esp;她拿出一沓纸,林如海接过来一看,竟是改进晒盐法的章程!

&esp;&esp;其实现如今早就有了晒盐的传统,但是因为技术落后,费人费力最后的成果却还是有很多的杂质,除了极其穷苦的人家,根本没有人买这样的盐吃。

&esp;&esp;当下使用更多的还是煎煮法,但是这样的法子还是效率太低了。

&esp;&esp;盐之一事与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息息相关,可是当下的生产技术水平过于落后导致它成了当之无愧的奢侈品。

&esp;&esp;林默涵在第一世的时候,经常被教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清朝这一时期的制盐算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了,就让她来做这股推动产业升级的东风,同时帮助林如海更上一层楼吧。

&esp;&esp;晒盐法其实也很简单,勤劳的先民们早就在池盐提取上用过这样的方法。

&esp;&esp;林默涵给出的法子却是海盐晒制,几乎不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,就能得到数量十分客观的精盐,唯一的缺陷就是只能在海边进行。

&esp;&esp;但即使是这样,也够林如海震惊了。

&esp;&esp;他本来以为女儿天生神力已经够匪夷所思了,没想到连如何制盐的事情也能如此精通。女儿到底是什么来头啊,他上辈子一定是做了天大的好事才能有这样的儿孙福吧!

&esp;&esp;再往后看,不但有海盐晒制之法,甚至还有从岩石和盐碱地中得到盐的法子。

&esp;&esp;盐碱地在扬州不常见,但是西北却有许多这样的不毛之地,什么庄家都不能长,白白地闲置着。

&esp;&esp;除了这些法子之外,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烧灰取盐法,在新疆和甘肃一带生长着一种叫做“盐蓬草”的植物,通过晒干、烧灰等一系列程序后也能得到丰富的盐。

&esp;&esp;若是这些成本极低的法子可行,朝廷不但能够增加一大笔税收外,将再也不用为盐发愁了。

&esp;&esp;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,林如海看完后心情十分澎湃,恨不能立刻安排人着手去实验。

&esp;&esp;当贾敏知道林默涵带来的是什么东西之后,也十分地激动。

&esp;&esp;她没有考虑太多,只是想着倘若这些事情能够做成,那么凭着这样的功劳,林如海一定会升官的!

&esp;&esp;他们夫妻二人一致默契地没有追问林默涵为何知道这些东西,反正无论如何,林默涵都是与他们血脉相连的女儿,是他们夫妻爱若珍宝的亲生骨血。

&esp;&esp;林默涵说道:“父亲先别激动,我这些也只是理论,还需要父亲组织人手亲自实践一番才能呈上去。”

&esp;&esp;“自然应该如此,等到圣驾回京,为父立刻着手安排此事。”

&esp;&esp;若是以前,林如海觉得当个不缺钱花的外放官员也挺好的。可是女儿们太优秀了,老父亲想要给她们最好的,就必须再努力奋斗几十年啊!

&esp;&esp;不光是大女儿将来不可能屈居人下,小女儿也必须活的开心精彩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